

吳印咸,1900年9月出生于江蘇沭陽,1994年在北京逝世,享年94歲。走在他的故居中,透過一幅幅攝影作品,你可以看到這位世紀老人用獨特的視角,記錄風起云涌的時代。
藝術初探 影像立名
春風微醺,位于沭陽縣城區揚州路的吳印咸故居,也迎來了一年里最好看的春景:迎春花從石縫里探出頭來,綠草換上了青嫩的“新裝”,長條椅上休憩的老人,靜享著乍暖還寒的春日暖陽。無憂的孩童追逐嬉戲……繁花深處,故居隱現。
“吳印咸故居由故居原貌、藝術展廳、光影公園、傳承基地四個部分組成,通過童年記憶、家國情懷、紅色人生、畢生夙愿等不同主題展示出吳印咸光輝的一生。”在故居入口處,解說員湯雨鑫向大家介紹了紅色攝影大師吳印咸故居的分布情況。而故居所在的位置也是吳印咸在沭陽生活的地方。
吳印咸出生于一個清貧的書香之家。1916年,吳印咸從高小畢業后,考入了半工半讀的江蘇省立第四工廠。在這家生產棉布和線毯的工廠,他半天學文化知識,半天當織毯工人,還設計新穎的地毯圖案。
因他自幼喜愛繪畫、書法、篆刻,工作之余常常收集各種具有民族特色的美術圖案,嘗試自己設計線毯圖案,獲得廠方認可與市場的歡迎。18歲畢業時他被留在廠里,一邊教授圖畫課,一邊設計線毯圖案,并自修了中學的全部課程,為他日后的發展打下了文化基礎。
1919年,吳印咸如愿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,開始接受正規的繪畫基本訓練。1922年,從上海美專畢業回到家鄉任教。1923年,他拍下了一幅經典作品《曉市》。
1927年,吳印咸再次離開家鄉前往上海謀生,從此與影像結緣。吳印咸的攝影藝術生涯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:20世紀20—30年代、30年代末到40年代,以及新中國成立后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。在三個階段,吳印咸從一個向往光明的儒生,帶著相機走向紅色圣地,以照相機和攝影機當武器,成長為攝影大師。
紅色經典 記錄時代
1938年,吳印咸參加延安電影團來到延安,吳印咸的攝影創作更加貼近時代。吳印咸在這里拍下了許多具有歷史意義的照片。
延安的革命氣氛深深感染了他,他完全投入到了一種新生活,培養了一切為革命、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奮斗的意志。
在吳印咸故居藝術展廳里,陳列了65幅經典作品,通過這一階段的攝影作品,人們能深刻地感受到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為踐行初心和使命,艱苦創業,勇敢奮斗的光輝歷史。吳印咸深受感染,從接觸到的革命領袖和邊區軍民,激發起蓬勃的藝術創作力量。
《白求恩大夫》是吳印咸于1939年拍攝的一幅照片。白求恩大夫在照片構圖上處于突出的位置,成為畫面的視覺中心,成為支配全局的結構支點。簡單的手術臺,顯示出當時工作條件的簡陋和艱苦。白求恩大夫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一絲不茍、嚴肅認真地工作著,有力地表現了他崇高的國際主義精神。
《艱苦創業》是一幅感染力極強的攝影作品。毛澤東穿著雙膝打著補丁的粗布制服,腳蹬破舊布鞋,給干部作《艱苦創業》報告,記錄了毛澤東神采奕奕的精彩瞬間。
1943年,在陜甘寧邊區勞動英雄大會上,毛澤東主席講話習慣打手勢,每做一個手勢往往有片刻的停頓。吳印咸在室內光線很弱但又無法補光的情況下,巧借著透進室內、落在毛澤東主席肩背上的一道光亮,抓取了一個個生動的手勢,人物形象十分生動,照片頓時也有了“高光時刻”。
時代見證,光影流年。在艱苦的年代里,吳印咸克服了攝影器材短缺和物質極度匱乏帶來的種種困難,以獨特的攝影視角見證歷史,在黨的新聞紀錄電影和攝影事業上作出了卓越的貢獻。他在延安時期拍攝的紅色題材攝影作品,記錄了中國共產黨革命事業的時代篇章,在中國革命史和中國攝影史上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和史料價值。
光影隨心 春華秋實
新中國成立后,百廢待興,吳印咸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攝影教育事業,同時深入基層、扎根人民,用影像見證新中國的發展。
1955年,吳印咸擔任北京電影學院副院長,兼攝影系主任;1963年,擔任劇情電影《白求恩大夫》的總攝影師;1970年,擔任國務院文化組成員、中央五七藝術大學副校長,主持電影系教學工作;1982年,擔任劇情電影《駱駝祥子》的攝影指導;1990年,由其拍攝的組照《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》獲得第16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“特別榮譽獎”。
吳印咸對中國攝影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,是新中國攝影事業的奠基人之一。在長達70年的攝影藝術生涯中,拍攝了數萬張黑白和彩色照片;拍攝了7部故事片和5部紀錄片,曾獲得全國電影“百花獎”的“最佳攝影獎”;編撰了20多本攝影藝術專著;舉辦了近20次個人攝影展覽。他的名字與他的作品深深刻入人們的記憶和新中國影史。一生因光影被世人銘記,而世人又在用光影方式去紀念他。
2020年5月11日,電影《青年吳印咸》在吳印咸故居開機拍攝。這是一部大型紅色愛國主義題材作品,根據吳印咸青年時代真實事跡改編,用藝術影像還原了一位革命藝術家,從小家到大家,從個人到民族的思想成熟的過程,以及與攝影圈結緣的歷程,用樸素的視聽手法展現青年吳印咸求變求新的思想精神,向觀眾奉獻一部具有民族凝聚力的大片。
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記憶,吳印咸用光影定格了火紅的時代記憶。如今,在沭陽,小印咸攝影社團、印咸書局、光影公園等,如繁星點綴,傳承著攝影大師的文脈。吳印咸一生愛黨愛國、匠心攝影藝術的精神也在激勵、影響著更多的人。
來源:宿遷日報社
作者:李尚程 楊芹 楊群 呂述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