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代快報訊(記者 李鳴)提起白洋淀,你一定不陌生。因為那是少年英雄嘎子 " 戰斗 " 過的地方。1963 年,電影《小兵張嘎》在全國公映,被譽為新中國兒童片的一座豐碑。熒幕上調皮搗蛋,但又機智勇敢的小嘎子,成了那個年代不少孩子競相模仿的 " 偶像 ",腰間別一把木頭槍,別提有多神氣了。目前,江蘇八部門聯合推出的 " 四史 " 教育電影課在各地火熱開展。作為 20 部紅色經典電影之一,《小兵張嘎》再度回歸熒幕,將那些搞笑的嘎事兒從觀眾的記憶深處喚醒。
嘎,在河北方言中是淘氣、調皮、機靈的意思。影片《小兵張嘎》中的故事,發生在抗戰時期的河北白洋淀。13 歲的少年張嘎,人如其名,性格活潑又淘氣,鄉鄰們都親切地叫他 " 嘎子 "。腰里整天別著把木槍的他,最喜歡聽偵察連長老鐘叔講打仗的故事,最大的愿望是能夠擁有一把真正的手槍,上陣殺敵。
在目睹奶奶被日寇殺害、老鐘叔被抓走后,嘎子去找八路軍報信,卻誤把偵察排長羅金保當作漢奸,這也是他讓人印象深刻的嘎事兒之一。嘎子不僅扎了羅金保的車胎,而且還效仿老鐘叔給他講的故事,想用木槍下了羅金保的真槍,卻沒曾想遇上故事的正主。面對質問,嘎子還機智地回答自己是 " 要飯的 "。這一連串自作聰明的舉動,讓人忍俊不禁。
" 你們去救老鐘叔,給我奶奶報仇!"" 八路軍就是不怕苦!"" 不!我是來參加的!"…… 嘎子找到八路軍后,面對眾人的逗樂,人小鬼大的他沉著應對,一一懟了回去,講起道理來儼然一副八路軍戰士的模樣。
小伙伴胖墩看上了嘎子的木槍,想用自己的掛鞭來換。可是嘎子既想要掛鞭,又舍不得自己的木槍,就和胖墩打賭耍賴,咬了人家一口。挨了批評后,嘎子竟然把胖墩兒家的煙囪給堵上了,結果被關了禁閉。
后來,嘎子在一場伏擊戰中受傷,傷好后去追趕部隊,途中被捕。區隊長、羅金保帶領戰士們偽裝送糧隊伍攻進鬼子據點,救出老鐘叔。嘎子放火點著了炮樓,與八路軍里應外合,在戰斗中立下大功。嘎子交出自己先前私藏的手槍,區隊長又把槍還給了他。嘎子終于實現了擁有一把真槍的愿望,而他也成為了一名真正的八路軍偵察員。
4 月 20 日起,由江蘇省委宣傳部、省委組織部、省委省級機關工委、省委黨史工辦、省委教育工委、省電影局、省國資委、省總工會主辦,現代快報 +、各市委宣傳部承辦,中國電影資料館支持舉辦的 " 四史 " 教育電影課,在全省范圍內正式啟動。這部《小兵張嘎》也被選為片單中 20 部經典電影之一,除此之外,還有《解放了的中國》《白毛女》《上甘嶺》《柳堡的故事》《黨的女兒》《永不消逝的電波》《紅色娘子軍》《青春之歌》《紅旗譜》《早春二月》《五朵金花》《野火春風斗古城》《小兵張嘎》《英雄兒女》《霓虹燈下的哨兵》《烈火中永生》《閃閃的紅星》《小花》《長征》等。這些影片在 4 月中下旬到 10 月間,將在江蘇 13 個設區市的 300 家定點影院展映,票價均采取統一優惠價,僅 20 元 / 張。
(中國電影資料館供圖)